一段時間以來,集團公司廣大青年持續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熱潮,讓我們一起看看北投集團“五四青年標兵 ”耿嘉慶在認真聆聽學習后,結合自身本職工作有些什么感想吧:
在5月10日當天,我認真地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和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講述,生動地映照著一個個青春地標與足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出,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在廣西這片壯美的土地上,在這片藍海賽道上,有一群青年正堅定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向前,立足崗位,苦練本領,努力用不怕苦、不怕累的路建鐵軍精神投身到交通強國的建設中。
耿嘉慶(中)與技術團隊成員討論波形鋼腹板吊裝 廖永騰/攝
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的群體。作為一名青年職工,我認識到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入職3年以來,我一直從事著施工項目重難點工序的關鍵科研技術攻關,依托“世界第一跨徑波形鋼腹板連續剛構橋”——飛龍大橋的建設,在集團公司技術部門的指導下,飛龍大橋的3個深水主墩承臺“豎向隱藏式圍檁的堰模一體化雙壁鋼圍堰施工技術”均已實現了鋼圍堰精準定位下放和良好的封底效果,該項成果已榮獲中國公路學會“微創新大賽”銀獎。技術方案討論時的面紅耳赤,施工方案一次次推倒重來時的不甘與煎熬,最終找到解決技術問題思路時的醍醐灌頂,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付出終將迎來收獲!依托飛龍大橋新型異步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方法創新等施工工藝革新,作為項目技術骨干,已帶領項目技術團隊累計申報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發表學術論文3篇,榮獲自治區級QC成果3項。
耿嘉慶(中)與技術團隊成員討論圍堰施工方案 廖永騰/攝
技術創新源于現有經驗的積累和沉淀,關鍵在于沉下心、俯下身、做成事。扎根施工項目一線的我,在辦公室聽到過凌晨3點林間草木鳴蟲的細語;在飛龍大橋7#主墩承臺封底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我親歷過從天明到天黑,又從天黑到天明的光景變化;在鋼平臺上,我也曾無數次體驗了驕陽烈日的灼燒。但我不曾彷徨,一路向前,因為我明白,哪里最困難,哪里就有團的旗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
我們應充分發揮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以我們的技術創新來不斷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今,我換到新的崗位,擔任二公司技術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我認識到技術分中心工作的重點:一是服務項目開展技術攻關,積累技術成果;二是切實服務好項目解決關鍵技術難題,以技術為出發點來保障施工項目的施工質量和安全。作為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的我,在公司前輩的指引下,通過一步步的積累,在橋梁臨時結構計算方面和橋梁施工管理方面也有著諸多的心得和體會。因而我相信,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并不在于已有的知識儲備,關鍵在于集團公司“傳、幫、帶”濃厚的技術氛圍和技術工作者刻苦鉆研的狠勁。我將努力團結起一大批青年技術骨干的力量,在工作中不斷深化比、學、趕、幫、超的意識,力爭和青年們一起為集團公司創優、捧杯和高質量發展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耿嘉慶與“廣西路建?新匠坊”合影 廖永騰/攝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在百年新征程路上,我們青年必將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團結一批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努力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依托飛龍大橋等建設,我們必將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壯美廣西的一張又一張靚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