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二公司平沙公路項目飛龍大橋主墩雙壁鋼圍堰全部下放完成,贏下承臺圍堰施工的“漂亮仗”。
參建人員合影 廖永騰/攝
飛龍大橋是平沙公路項目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位于橫州市平馬鎮與飛龍鄉交界處,全長940m,主橋橋跨布置為(100+185+185+100)波形鋼腹板連續剛構,建成后將居同類橋型跨徑世界之首。
設計創效加速度
飛龍大橋主墩設計為雙肢薄壁墩,承臺采用廣西路建集團自主研發、全資子公司名嘉鋼構加工生產的免圍檁堰模一體化雙壁鋼圍堰輔助施工,圍堰設計尺寸19m*13m*17m,內外壁間距為1.0m,總重達1140t。從加工運輸到拼裝下放,180塊圍堰組成三個紋絲不透的隔水空間,成為集團公司閃亮的“鋼名片”。
飛龍大橋7#主墩承臺雙壁鋼圍堰 廖永騰/攝
從傳統鋼套箱到雙壁鋼圍堰,項目技術團隊將“優簡法”內化設計施工全過程,答好飛龍大橋綠色低碳之考:一是采用豎向隱藏式圍檁代替內置水平圍檁。相較于傳統圍堰累計節省105噸鋼材用量,降低材料成本約126萬元,減少碳排放量230噸以上;二是利用Midas有限元建模計算和BIM精細化建模輔助設計,使其結構受力更加合理,所設計可免去內置圍檁及承臺模板的安裝拆除步驟,極大加快施工進度;三是實現承臺鋼筋綁扎的高精度零干擾,通過調節圍堰夾壁混凝土高度,避免內支撐與承臺鋼筋的空間沖突,有效保障承臺施工質量。
針對新型雙壁鋼圍堰設計,項目同時申報了“一種豎向隱藏式圍檁的堰模一體化雙壁鋼圍堰”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均已受理。
飛龍大橋免圍檁堰模一體化雙壁鋼圍堰模型圖 譚海濤/攝
管理提效添活力
內固外穩,是圍堰施工的要義。面對施工水位變化大、地質復雜等不利因素,重達千噸的圍堰如何保證平穩下沉的同時確保施工效率?項目以“黨建+安全”為路徑劃區設崗,號召項目黨員在責任區內亮身份、做表率,以點帶面維護安全生產穩定,實現全標段覆蓋;強化“多線聯動”,由綜合辦每周提供飛龍大橋各區域航拍圖,安全部列出安全責任清單,并要求現場定期整改回復,形成“全員抓安全”的良好氛圍;落實“源頭管控”,派駐施工人員到名嘉鋼構監督生產,嚴格執行出廠、進場“雙驗收”制度,形成完備的質量驗收體系。
飛龍大橋黨員安全責任區牌 廖永騰、吳業鵬/攝
針對汛期雨水多發情況,項目引進智能水位監測系統動態獲取施工區域的流速、流量和水位,并多次召開雙壁鋼圍堰技術交底培訓會。施工員根據現場實際,確定“對角拼接”和“邊拼邊放”施工方法,通過模擬拼接精確定位各節塊位置,同時分析圍堰潛在滲水風險,制定完善處理預案,確保圍堰施工過程安全、穩定、高效。
智能水位監測系統 廖永騰/攝
承臺施工的“大考”,少不了參建者的默默堅守。今年過年期間,2021屆新員工、橋梁施工員毛世和主動帶頭留守,前往施工現場檢查圍堰狀態和通航情況,測量記錄圍堰的高程、垂直度和平面位置?!懊刻炜吹絿咴陲L雨中屹立,荷載均衡、整體平穩,我懸著的心也沉了下來?!泵篮驼f道。
毛世和記錄圍堰情況 廖永騰/攝
創新見效提品質
從1:14緩坡斜棧橋,到深水大直徑鉆孔灌注樁施工工法,再到免圍檁堰模一體化雙壁鋼圍堰,飛龍大橋技術團隊不斷將創新設想轉化為硬核的科技實力。在飛龍大橋8#主墩承臺施工過程中,項目采用了傳統門架吊放系統,發現每拼完一節圍堰,都要拆除并再安裝一次吊放結構,施工工序較為復雜。針對該痛點,技術人員采用“BIM+4D施工模擬”技術,優化吊點布置并進行詳細受力計算,在6#、7#主墩成功研發應用了新型牛腿支架吊放系統,輔以可調節導向裝置,實現圍堰“橫平豎直”的良好效果。
管理人員調研現場 韋國政/攝
項目副經理耿嘉慶介紹,該系統具有三大優勢:一是結構簡單實用,在吊放第二節段及以上圍堰時,可免去吊放系統的拆除及再安裝工序,節省約30%工期;二是實現下放速度及下放高程完全可控,減弱圍堰入水后隨水流晃動情況,使得各節段拼裝更精確高效且更具安全性;三是可周轉性,其組成材料可進行拆卸周轉,提高資源循環效率,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基于該系統申報的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置于雙壁鋼圍堰內壁的單吊點吊放結構”正在受理中。
新型牛腿支架吊放系統 廖永騰/攝
隨著雙壁鋼圍堰全部拼裝下放完成,飛龍大橋全面步入承臺實質性施工階段。目前,飛龍大橋6#、8#主墩已完成封底混凝土澆筑,圍堰內支撐已全部加工完成,7#主墩即將進行封底澆筑;引橋下部結構施工全部完成,平馬側架橋機已準備就緒,即將進行首片T梁架設。
飛龍大橋施工現場航拍圖 廖永騰/攝